前面長達37分鐘的時間,觀賞的過程中,我一度有點懷疑自己怎麼會買票進來(os:我到底看了什麼?)
首先,這部片完全沒有大咖演員,幾乎在維基百科上都沒有經歷的那種,要不是朋友的推薦,我光看片名就讓我退避三舍,因為我實在不喜歡恐怖片,那種讓我胃翻攪感到隱隱作嘔的感覺
嗯,然後看了前半部,不禁想著我知道日本片很多都很奇葩啊,不恐怖就算了,怎麼這麼多讓人不可思議的編排,可能學生拍出來的電影都比較厲害,這種水準大概在我心目中連B級片也達不到(如果地獄魔咒被稱作B級片,那這部是遠遠不及了。畢竟《地獄魔咒》裡面的橋段都經過設計,是一部不錯的恐怖片)。在女主角不斷尖叫,演員間不知名的空白尷尬,人們不斷逃竄,影像不斷晃動,血漿不斷噴發... ...只能說過於粗糙濫製,就是無法喜歡上這樣的一部充滿惡趣味的恐怖喜劇。
直到女主角殺光了人,提著斧頭,站在血祭的星星裡,回眸直視著鏡頭,才讓人感到寒意,突然上了工作人員名單,宣告這不知所以然的37分鐘結束了。
接下來,精彩的終於開演了,敘述這部片子的前因後果,才讓人有了種恍然大悟的感覺,這部電影其實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:
電視台要求拍攝一部一鏡到底的恐怖片,因而展開了這個計畫
概括來說,這是一種劇中劇的概念
原本:拍攝喪屍恐怖片的團隊,在拍攝男主被感染,而撲向女主的劇情,但因女主演技不佳,而NG了好幾十遍,因而被導演責罵。
→
沒想到變態導演為了讓表演更好,竟然私自到頂樓灑血展開血祭的秘密傳說,喪屍因此變成真實的,一場追逐生存戰油然而生,女主殺了男主和導演,變得喪心病狂。
→
這是一場設計好的電視劇,以上兩樣都是這齣戲的內容,這是電視台的一鏡到底的恐怖電視劇計畫。
→
然而,因為演員的狀況百出,導致於這齣劇出現了很多需要臨場發揮的地方,演員常把現實狀況帶到戲中,但因為是一鏡到底,所以不能停下來。
→
最終,誕生了一部古怪但有趣的神片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在後來的劇情中,你除了了解到事實的真相,你更很有趣的觀察到了人性,也會發現演員在劇中的模樣和私下的個性差得非常多
這可能也在提醒我們,切莫把對戲劇投入的感情和感受,投射到戲外的演員身上,比如說:
◎導演
在戲中:是個瘋狂喊著需要真實畫面的變態導演,即便看著演員受到喪屍追逐,仍然拿著攝影機拍攝,罔顧演員們的安全。
現實中:為了生活而不得不委屈求全的導演,允許演員使用眼藥水,處處和耍大牌的演員們道歉。是個脾氣溫和的導演和愛小孩的男人。
◎女主角:
在戲中:是個演技不佳但努力向上的新人演員,在被喪屍追逐的過程中,最終失去理智。
現實中:同樣演技不佳但有很多偶包,常常跟導演要求,公司規定不能做東做西。
◎男主角:
在戲中:努力保護女主角的暖男,最終因被感染而成了喪屍,死於女主角斧頭下。
現實中:是個耍大牌的明星,常常提出對劇本不合理的看法,而想要棄演,常需要導演的安撫。
◎化妝師:
貢獻本片的靈魂台詞「碰!」「碰!」「碰!」。
在戲中:興趣是防身術,在砍殺喪屍的過程中,意外勇敢,但失去理智後,見到風吹草動都讓她激動萬分,因怕女主受感染而欲殺她,男主便殺之。
現實中:是導演的老婆,以前是個演員,因演戲過於激動,傷了對戲演員,從此退出演藝圈。但心中仍有個追尋夢想的渴望,總會看丈夫帶回家的劇本好幾遍,喜歡看防身術的教學。
其他人物(不是主要人物,比較看不出明顯差異):
◎攝影師喪屍:酒鬼,同樣跟導演一樣對女兒有虧欠的遺憾,但常常管不住自己想要喝酒的慾望,在開演前私自喝了酒,於是不省人事
要求很多的喪屍:在戲外對劇組有很多要求,兩次出現都對劇組人員說:「我不是和你說過了嗎?」因為腸胃不佳,連喝水都有軟硬水的要求。後來便是因為拉肚子,以至於拍戲過程中弄出很多笑料。
◎導演的女兒:是個對電影有堅持的熱血女孩,看到父親拍戲時的委屈求全,不禁感到憤怒。在觀看父親拍攝的過程中,擔任極其重要的角色,一片慌亂下,反應很快地成了指揮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整片看完我只有兩個字:有趣
太有趣了,當你毫無準備下欣賞這部片,期待它在恐怖方面給你一個交代,當你失望以後,他卻準備了一個讓你開懷大笑的驚喜,讓你恍然大悟的莞爾一笑
只可惜因為看到了電影的分類是恐怖+喜劇,讓我有點把這驚喜的心情減弱了 那種衝擊的力道變得有點小
當你看完全片九十分鐘,回過頭看來,這一場荒謬的一鏡到底,那麼多的失控與失誤,似乎成就了一場好戲,你不會覺得自己白白浪費了電影票錢,而是慶幸自己撐過那三十七分鐘,看到除了主流好萊塢片中的整齊秩序外,電影還能有這樣的可能。